经期缩短可能由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卵巢功能减退、子宫内膜病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调节、心理干预、药物对症治疗等方式改善。
长期熬夜或过度节食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至3天以内。建议调整作息并保证每日1300大卡以上热量摄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戊酸雌二醇片、地屈孕酮片等药物调节周期。
持续焦虑会抑制下丘脑功能,使促卵泡激素分泌减少。认知行为疗法配合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可缓解症状,严重时可短期服用谷维素片、逍遥丸、乌鸡白凤丸等中成药。
可能与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常伴潮热盗汗症状。需检查抗缪勒管激素水平,可选用坤泰胶囊、克龄蒙、芬吗通等药物,同时补充维生素E和钙剂。
宫腔粘连或内膜结核会导致经量锐减,超声检查可确诊。轻度粘连可行宫腔镜分离术,结核患者需规范抗痨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
建议记录至少3个月经周期变化,每日摄入50g红肉及300g深色蔬菜,避免经期剧烈运动,若连续出现周期短于21天需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