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耳后出现包块可能是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脂肪瘤或耳后淋巴结炎引起,多数情况属于良性病变。
婴儿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常见反应,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黄豆大小可活动无痛包块,多数无须特殊处理。
皮脂腺导管堵塞导致分泌物积聚形成,触诊呈圆形光滑肿物,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红肿,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
皮下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柔软包块,生长缓慢边界清晰,极少恶变,体积较大影响外观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多继发于头面部感染,包块伴压痛和皮肤发红,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有关,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家长发现婴儿耳后包块应避免自行挤压,观察是否伴随发热、哭闹不安等症状,持续增大或质地变硬需及时就医排查先天性腮裂囊肿等特殊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