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与火疖子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部位、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上。肛周脓肿是肛门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多由肛腺阻塞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火疖子则是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见于皮肤摩擦部位。
肛周脓肿发生于肛门直肠周围间隙,位置较深;火疖子好发于臀部、颈部等皮肤毛囊丰富处,位置表浅。
肛周脓肿多与肛窦感染、克罗恩病等基础疾病相关;火疖子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导致,与局部卫生不良或免疫力下降有关。
肛周脓肿表现为肛门剧痛、发热、排便困难,可能伴随全身感染症状;火疖子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中心可见脓头,较少引起全身反应。
肛周脓肿需手术切开引流并配合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甲硝唑;火疖子可通过局部消毒、鱼石脂软膏外敷处理,严重者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及辛辣饮食有助于预防两类疾病复发,肛周脓肿患者术后需定期换药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