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夜间盗汗可能由生理性多汗、维生素D缺乏、感染性疾病、内分泌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补充营养、抗感染治疗、激素替代等方式干预。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睡前活动过多或穿着过厚会导致盗汗。建议家长保持室温18-22摄氏度,选择纯棉透气睡衣,避免睡前剧烈运动。
佝偻病早期常见夜间多汗伴枕秃。家长需每日补充维生素D3 400-800IU,多晒太阳,增加蛋黄、深海鱼等富含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
结核病、EB病毒感染等可引起持续性盗汗,多伴随低热、消瘦。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确诊后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糖尿病患儿可能出现盗汗,常伴食欲亢进、多尿。需检测甲状腺功能和血糖,使用甲巯咪唑或胰岛素等药物治疗。
持续盗汗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记录出汗频率和伴随症状,避免过度依赖退热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