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水泡可通过保持干燥、消毒处理、药物涂抹、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疗。水泡通常由摩擦刺激、真菌感染、接触性皮炎、烫伤等原因引起。
减少局部摩擦并穿透气鞋袜,避免水泡破裂后感染。生理性摩擦引起的水泡无须特殊处理,可自然吸收。
使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清洁创面,预防继发感染。若水泡已破损,需每日消毒并覆盖无菌敷料。
真菌感染引起的水泡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酮康唑乳膏或特比萘芬软膏。伴随瘙痒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缓解症状。
直径超过1厘米的张力性水泡需在无菌条件下穿刺,保留表皮覆盖创面。烫伤导致的水泡需就医处理。
避免自行撕脱水泡表皮,日常选择宽松鞋具并保持足部清洁,出现红肿化脓等感染迹象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