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伴随耳漏或眩晕。症状发展通常经历早期鼓膜充血、进展期积液化脓、终末期鼓膜穿孔三个阶段。
突发剧烈耳痛是典型早期表现,婴幼儿常表现为抓耳哭闹,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中耳压力变化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缓解疼痛。
耳内积液导致传导性听力减退,表现为听话需重复询问或电视音量调大,多与细菌感染有关,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
耳内堵塞感如同进水,伴随耳鸣或自听增强,常见于流感后继发感染,鼻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可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
38℃以上发热多提示细菌感染进展,儿童易出现高热惊厥,需及时使用退热药并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治疗,鼓膜穿孔者禁用滴耳剂。
发病期间应避免用力擤鼻及游泳,哺乳期婴儿喂奶时保持头高位,观察72小时无缓解或出现面瘫等并发症需立即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