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脂针的危害主要包括局部红肿、皮下硬结、皮肤凹陷、过敏反应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脂肪栓塞或感染。
注射后常见注射部位发红肿胀,通常与药物刺激或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脂肪溶解不完全可能导致皮下结节形成,可能与注射层次不当或药物分布不均有关,需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必要时行穿刺抽吸。
过度溶解脂肪会造成皮肤凹凸不平,多因注射剂量控制不当导致,严重者需通过自体脂肪移植进行修复。
少数人对溶脂药物成分过敏,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停用并接受抗过敏治疗,可使用氯雷他定、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
溶脂针属于医疗行为,必须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师操作,注射后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疼痛应立即就医,日常避免揉压注射部位并保持皮肤清洁。
2025-10-25
202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