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朵疼可能由外伤、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湿疹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抗感染治疗、镇痛处理、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
挖耳不当或外力撞击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避免触碰患处,可用无菌棉签清理渗液,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
细菌感染或频繁掏耳可能引发炎症,表现为耳道红肿、灼热感。需保持耳道干燥,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盐酸环丙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
感冒或鼻咽部感染可能继发中耳炎症,常伴随耳闷、听力下降。需治疗原发病,可配合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
过敏或潮湿环境易诱发皮肤瘙痒脱屑。减少抓挠,局部可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莫匹罗星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严重时需口服氯雷他定片。
避免耳道进水或使用尖锐物品掏耳,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流脓、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