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隐血3+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通常由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炎、肿瘤等原因引起。
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避免剧烈运动及辛辣饮食,减少红肉摄入。生理性尿隐血多与脱水或运动损伤有关,通常1-2周后可自行缓解。
细菌感染引起的尿隐血可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生素。肾炎患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泌尿系结石需根据大小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肿瘤性血尿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后行手术切除或放化疗。
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泌尿系超声,监测肾功能及血红蛋白变化。持续尿隐血伴蛋白尿需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出现尿隐血3+应完善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避免摄入动物内脏及抗凝药物,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