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可能由反复急性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胆脂瘤形成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清理、鼓膜修复、听力重建等方式治疗。
急性中耳炎未彻底治愈导致炎症迁延,表现为耳痛反复发作和耳漏。治疗需彻底清除感染灶,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鼻咽部炎症或解剖异常影响咽鼓管通气,导致中耳负压和积液。表现为耳闷和听力下降。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改善通气,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
过敏体质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易出现黏膜持续水肿,常见于儿童。家长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医生可能推荐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或氯雷他定糖浆。
表皮细胞异常增生侵蚀骨质,可能导致面瘫等严重并发症。需手术清除病灶,术后使用环丙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必要时行鼓室成形术。
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急性发作期及时就医可降低慢性化概率。游泳时使用专用耳塞,感冒期间注意鼻腔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