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性荨麻疹是一种罕见的物理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接触水后出现瘙痒性风团或红斑,通常与水温无关,涉及轻度皮肤反应、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及获得性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体内存在针对水或水溶性物质的IgE抗体,接触水后引发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导致血管扩张和皮肤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奥马珠单抗等药物控制免疫反应。
约30%病例有家族史,可能与染色体2q21区域基因突变相关。这类患者皮肤角质层结构异常,使水分子易渗透刺激神经末梢。建议家长避免孩子长时间接触水,发作时可使用非镇静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糖浆。
某些化学物质如镍、钴经水源溶解后附着皮肤,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常伴随接触性皮炎症状,需通过斑贴试验确诊。治疗需联合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和口服依巴斯汀。
水刺激可能激活胆碱能神经末梢,导致乙酰胆碱释放异常。这类患者出汗后症状加重,表现为直径1-3毫米的小风团。可尝试抗胆碱药如普鲁本辛缓解症状。
患者日常应缩短洗浴时间,使用38℃以下温水,沐浴后立即涂抹凡士林隔离水分。急性发作期建议记录诱因并携带抗组胺药应急,症状持续需至皮肤科进行过敏原筛查和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