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肝硬化可能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毒长期复制引发慢性肝炎,肝细胞反复坏死再生,最终形成纤维组织增生。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必要时接受抗病毒治疗。
长期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变性、酒精性肝炎,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男性每日饮酒超过40克乙醇、女性超过20克持续5年以上即属高危。戒酒是阻止病情进展的关键措施。
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引起的肝脏脂肪堆积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约20%患者会进展为肝硬化。控制体重、改善代谢综合征是基础治疗手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会导致胆汁排泄障碍,长期胆汁淤积可引发胆汁性肝硬化。这类患者常伴有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需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改善胆汁代谢。
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等遗传性疾病因铁、铜等金属离子代谢异常,沉积在肝脏造成损伤。这类患者需终身接受去铁胺、青霉胺等金属螯合剂治疗,并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铜蓝蛋白等指标。
肝硬化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每公斤体重1-1.2克,以鱼类、蛋清、豆制品为主。适当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腹部碰撞。严格戒酒并控制体重,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应进食软烂食物。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及胃镜检查,出现腹水、意识改变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