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睡眠障碍可通过调整作息习惯、改善睡眠环境、心理疏导及必要时的药物干预等方式治疗。睡眠问题通常由生理发育变化、心理压力、环境干扰或潜在疾病等因素引起。
固定就寝与起床时间,避免周末补觉超过1小时,减少日间小睡。青春期褪黑素分泌延迟是常见生理原因,建议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发光电子设备。
保持卧室温度18-22℃、湿度50%-60%,使用遮光窗帘。环境噪音和光线过强会干扰睡眠周期,家长需协助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空间。
学业压力或社交焦虑可能导致入睡困难,家长可引导进行正念呼吸练习。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少年失眠有明确效果,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持续失眠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缺铁性贫血有关,通常伴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可考虑检查血清铁蛋白,遵医嘱使用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或中成药乌灵胶囊。
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可适量饮用温牛奶或小米粥,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需到儿科或睡眠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