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感染艾滋病可通过艾滋病抗体检测、核酸检测、临床症状评估、流行病学史调查等方式确认。艾滋病通常由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职业暴露等原因引起。
无保护性行为可能感染HIV病毒,需在窗口期后检测,暴露后72小时内可服用拉米夫定、替诺福韦、多替拉韦进行阻断治疗。
静脉吸毒共用针具存在血液传播风险,需进行HIV抗体筛查,确诊后需长期服用齐多夫定、奈韦拉平、依非韦伦等抗病毒药物。
HIV阳性孕妇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传染胎儿,孕期需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药物降低病毒载量,新生儿需预防性用药。
医务人员被污染针具刺伤后需立即冲洗伤口,并在2小时内开始服用恩曲他滨、阿巴卡韦等暴露后预防用药,持续服用28天。
发生高危行为后应及时到疾控中心或传染病医院检测,避免恐慌性自我诊断,日常应正确使用安全套并拒绝毒品共用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