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可能由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过敏反应、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方式治疗。
部分患儿存在特应性皮炎家族史,家长需加强皮肤保湿,避免过度清洁,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免疫调节剂。
角质层锁水能力下降导致干燥瘙痒,家长需每日多次涂抹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避免使用碱性洗浴用品,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弱效激素。
食物或环境过敏原诱发免疫异常,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过敏原,必要时进行血清IgE检测,可配合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孟鲁司特钠颗粒等抗组胺药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加重炎症反应,表现为渗出结痂,需就医进行细菌培养,合并感染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菌药物,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患儿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若皮损面积超过体表10%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