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接种疫苗后发热通常由疫苗反应、感染、脱水或过敏反应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药物干预及观察处理。多数发热在24-48小时内自行缓解。
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可能导致低热,体温多低于38.5℃。建议家长保持孩子衣着宽松,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避免酒精擦浴。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退热栓。
接种时接触病原体可能引发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常伴有咳嗽、腹泻。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及时就医排查。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奥司他韦颗粒。
接种后饮水量不足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家长应少量多次喂温水、母乳或口服补液盐,观察尿量是否正常。无需特殊药物,补液后体温多可下降。
罕见但需警惕的面部肿胀、喘息需立即就医。急性过敏可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肾上腺素笔或氯雷他定糖浆,家长发现异常须即刻送医。
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发热期间提供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苹果泥,避免剧烈活动。持续高热超过48小时或出现抽搐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