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可能出现低热,通常由创伤性炎症反应、术后感染、干槽症或原有感染灶扩散引起,多数体温不超过38.5℃且1-3天可自行缓解。
拔牙操作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引发生理性炎症反应释放致热原,表现为术后24小时内低热,无须特殊处理,可通过冰敷和休息缓解。
口腔细菌侵入创口可能引起感染性发热,多伴随创口红肿疼痛,需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头孢克肟等抗生素,必要时进行创口清创。
血凝块脱落导致骨面暴露引发骨髓炎,可能伴有38℃以上高热和放射性疼痛,需彻底清创后填塞碘仿纱条,配合克林霉素控制感染。
原有根尖周炎或牙周脓肿的病原体可能通过拔牙创扩散,引起菌血症发热,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同时进行血培养明确病原体。
术后24小时避免漱口和剧烈运动,发热超过38.5℃或持续3天以上需及时复查,选择布洛芬等退热药物时需排除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