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时间不大便可能由遗传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水分摄入不足、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部分儿童存在家族性便秘倾向,家长需注意观察排便规律。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或开塞露等渗透性泻剂。
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易导致粪便干结,家长需保证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量达300克以上。可配合短期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
液体摄入不足会使结肠过度吸收水分,家长需督促孩子每日饮用800毫升以上温水。顽固性便秘可考虑短期使用番泻叶颗粒等刺激性泻剂。
可能与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胀、呕吐伴排便困难。需通过钡灌肠等检查确诊,严重者需行肛门直肠肌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建议家长记录孩子排便日记,每日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若72小时未排便或出现哭闹拒食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