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上长水泡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使用抗病毒药物、避免刺激因素、促进愈合等方式治疗。嘴唇长水泡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局部摩擦损伤、免疫力下降、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水泡区域,避免继发细菌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水泡具有传染性,接触后需彻底洗手。
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凝胶、伐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疱疹病毒复制。病毒性水泡常伴随灼热感或刺痛,早期用药效果更佳。
忌食辛辣食物,暂停使用含酒精的护肤品。反复舔唇或撕扯皮屑会加重损伤,过敏体质者需排查唇膏等接触性致敏原。
涂抹凡士林或医用羊毛脂保持创面湿润,口服维生素B族有助于黏膜修复。较大水泡可在消毒后穿刺引流,但需保留疱皮覆盖创面。
恢复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和优质蛋白,避免阳光直射患处。若水泡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等症状,需就医排除免疫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