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病因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通常由肛裂、肠息肉、细菌性肠炎、肠套叠等原因引起。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可给予苹果泥、西蓝花等富含纤维的辅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需减少易致敏食物摄入。
细菌感染引起的便血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蒙脱石散等药物。家长需注意观察用药后大便性状变化。
肠息肉可能导致无痛性血便,常伴有腹痛症状,需通过肠镜确诊后行电切术。肠套叠患儿会出现果酱样大便,空气灌肠是常用复位方法。
美克尔憩室等先天畸形引起的反复便血需行腹腔镜切除术。严重溃疡性结肠炎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进行肠段切除。
家长发现血便应立即收集样本就医,记录便血颜色、次数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保持肛门清洁可预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