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泡可通过局部消毒、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疗。小水泡通常由摩擦刺激、过敏反应、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1、局部消毒
生理盐水或碘伏清洁患处,避免继发感染。适用于无明显渗出的早期小水泡。
2、外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过敏反应,联苯苄唑乳膏治疗真菌性水泡。
3、口服药物
病毒感染引起时可口服阿昔洛韦片,过敏因素导致时服用氯雷他定片,严重感染需用头孢克洛分散片。
4、穿刺引流
直径超过1厘米的张力性水泡需由医生无菌操作引流,排出渗液后加压包扎。
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抓挠摩擦,穿透气棉质衣物。若水泡持续增大、化脓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