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疹通常表现为无痛性红斑、丘疹或溃疡,常见于二期梅毒阶段,需通过血清学检测(如TPPA、RPR)结合临床表现确诊。
梅毒疹多呈铜红色圆形斑疹,直径约0.5-2厘米,常见于手掌、足底及躯干,表面可有鳞屑但无瘙痒感。
皮疹常对称分布,手掌足底受累具有特征性,可伴随黏膜斑(口腔、生殖器部位灰白色糜烂)。
一期硬下疳消退后6-8周出现,未经治疗的皮疹可自行消退,但会反复发作进入潜伏期。
需与玫瑰糠疹、银屑病、药疹等鉴别,梅毒疹无疼痛瘙痒,且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呈阳性。
出现可疑皮疹应避免抓挠,立即至皮肤性病科就诊完善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和血清学检测,性伴侣需同步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