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可以遵医嘱使用茵陈五苓糖浆辅助治疗。母乳性黄疸通常由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增高、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新生儿肝脏代谢能力不足、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增高可能导致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建议母亲暂停母乳喂养2-3天观察黄疸变化,可遵医嘱使用茵陈五苓糖浆、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调节胆红素代谢。
新生儿肝脏胆红素代谢能力不足时,胆红素排泄效率降低,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陈五苓糖浆、苯巴比妥片、蒙脱石散等药物促进胆红素转化和排泄。
喂养不足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时,应加强母乳喂养频率,必要时补充配方奶,同时遵医嘱使用茵陈五苓糖浆、酪酸梭菌活菌散、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药物辅助治疗。
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如吉尔伯特综合征可能加重黄疸,需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陈五苓糖浆、熊去氧胆酸胶囊、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等药物干预。
母乳性黄疸患儿应保证充足喂养,每日监测黄疸变化,若黄疸持续2周未消退或进行性加重,需及时就医排除病理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