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出血可能由凝血功能异常、局部创伤过大、术后护理不当、感染等因素引起,轻微渗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持续出血需及时就医。
先天性凝血障碍或服用抗凝药物可能导致凝血时间延长。表现为创面渗血不止,需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片、维生素K1注射液等药物辅助止血。
复杂拔牙操作可能损伤周围血管,表现为出血量较大。可采用明胶海绵填塞创口,严重时需缝合止血,术后避免剧烈漱口。
过早刷牙、吮吸创口或进食硬物会破坏血凝块。建议24小时内避免漱口,进食温凉流质食物,局部咬紧消毒棉球30分钟压迫止血。
细菌感染可导致血管扩张出血,伴随疼痛肿胀。需清创后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
术后48小时内避免吸烟饮酒,保持口腔清洁,若出血持续超过12小时或伴随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