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发炎可能由细菌感染、金属过敏、护理不当、局部创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消毒处理、更换耳钉、局部用药、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
打耳洞后未严格消毒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表现为红肿热痛。可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红霉素软膏。
对耳钉含有的镍等金属成分产生接触性皮炎,伴随瘙痒脱屑。应更换为医用钛钢或纯金耳钉,配合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
频繁触碰伤口或过早沾水导致屏障破坏。需保持耳部干燥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使用酒精刺激。
穿耳器械污染或操作粗暴造成组织损伤,可能诱发化脓。出现波动性脓肿需就医行切开引流,口服头孢克洛等抗生素。
恢复期避免辛辣饮食,睡眠时避免压迫患侧,若出现发热或淋巴结肿大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