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肾小球肾炎部分患者可能自愈,但多数需要医疗干预。自愈概率与病理类型、基础健康状况、免疫状态、并发症控制等因素有关。
微小病变型肾炎自愈概率较高,可能与T细胞功能异常有关,表现为突发水肿和蛋白尿。膜性肾病等类型自愈率较低,需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肾脏代偿能力较强,通过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和休息可能促进恢复。合并慢性病患者自愈可能性显著降低。
青少年因免疫系统活跃,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较易自愈,表现为血尿伴咽痛。中老年患者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常需青霉素等抗感染治疗。
及时控制高血压、蛋白尿等并发症有助于改善预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可用于对症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蛋白饮食,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