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底下有小疙瘩可能与毛囊炎、脂肪瘤、表皮囊肿、淋巴结肿大等情况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隆起、触痛或移动性肿块等症状。
毛囊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皮肤摩擦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色丘疹或脓疱。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克林霉素凝胶等药物。
脂肪瘤可能与脂肪代谢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柔软无痛性皮下肿块。较小脂肪瘤无须处理,较大者可手术切除。
表皮囊肿可能与毛囊堵塞、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圆形皮下结节。合并感染时需使用头孢氨苄、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必要时手术摘除。
淋巴结肿大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可活动的质硬结节。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病毒感染可使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避免挤压或刺激皮下肿块,保持皮肤清洁,若肿块持续增大、破溃或伴随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