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数情况不严重,但需根据息肉大小、数量及生长速度综合评估,主要风险因素有胆固醇沉积、慢性炎症、腺瘤性息肉、胆囊功能障碍。
多数胆囊息肉由胆固醇结晶附着形成,通常小于5毫米且无症状,定期超声复查即可,无须特殊治疗。
长期胆囊炎可能导致炎性息肉,可能伴随右上腹隐痛或消化不良,可通过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少数息肉为腺瘤性质,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超过10毫米时癌变风险增加,需手术切除并病理检查。
胆囊收缩异常可能加速息肉生长,表现为餐后腹胀,建议低脂饮食并避免暴饮暴食。
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单发息肉超过10毫米或快速增长时需普外科就诊,日常减少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