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可能引起低热,但高热通常提示合并感染或其他疾病。过敏反应导致发热的机制主要有组胺释放引发炎症反应、免疫复合物沉积、继发感染诱发体温调节异常、严重过敏反应激活全身炎症通路。
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可能引起体温轻度升高,通常不超过38℃。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控制过敏反应。
III型过敏反应中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可能诱发发热,多伴随关节肿痛等症状。需通过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或免疫抑制剂干预。
过敏导致皮肤黏膜屏障破坏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体温超过38.5℃。需进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治疗。
严重过敏反应时细胞因子风暴可导致高热,需急诊处理。立即肌注肾上腺素,配合静脉输注甲强龙和补液治疗。
出现过敏伴发热时应记录体温变化,避免抓挠皮损部位,保持环境清洁通风,必要时完善过敏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