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噻唑啉酮灼伤可通过冲洗处理、局部用药、预防感染、就医评估等方式解决。异噻唑啉酮作为防腐剂接触皮肤后可能引发化学性灼伤,通常表现为红肿、疼痛或水疱。
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患处至少15分钟,减少化学物质残留。若灼伤面积较大或涉及眼部,需持续冲洗并尽快就医。
冲洗后可使用湿润烧伤膏、磺胺嘧啶银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保护创面。避免自行挑破水疱,防止继发感染。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覆盖无菌敷料。若出现渗液增多、脓性分泌物或发热,提示可能继发感染,需及时使用抗生素。
深二度以上灼伤、面部或会阴部灼伤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根据情况给予镇痛、清创或植皮等治疗。
接触含异噻唑啉酮的日化品后出现皮肤刺痛时应立即停用,过敏体质者需避免选用含该成分的洗涤剂或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