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传染给孩子,传播途径主要有宫内感染、分娩时接触、产后密切接触三种方式,及时阻断可大幅降低风险。
孕期胎盘屏障受损时病毒可能经血液传播给胎儿,建议孕晚期孕妇每4周监测HBV-DNA载量,病毒载量过高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替诺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
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接触母血和分泌物可能感染,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须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
乳汁中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时哺乳风险极低,但乳头皲裂出血时应暂停哺乳,家长需定期检查婴儿乙肝表面抗体水平。
共用餐具、亲吻等一般接触不会传播,家长需避免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孩子皮肤伤口需及时消毒包扎。
建议乙肝母亲分娩后坚持抗病毒治疗,新生儿按0-1-6月程序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7月龄时复查抗体滴度确保达到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