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后发热可能由疫苗反应、继发感染、免疫应答增强、个体差异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观察护理、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疫苗成分刺激免疫系统可能引起低热,通常24-48小时自行缓解,建议多饮水并监测体温,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
接种后免疫力暂时下降可能合并呼吸道感染,可能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需完善血常规检查,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或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部分儿童免疫系统反应较强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可能与白介素分泌增加有关,建议家长保持患儿衣物透气,配合使用退热贴,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或羚羊角口服液。
过敏体质或既往有热性惊厥史的儿童更易出现发热,家长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抽搐,体温持续不降需及时就诊,医生可能根据情况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或苯巴比妥钠注射液。
保持室内通风并给予清淡饮食,避免剧烈活动,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