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红肿疼痛可能由细菌感染、异物残留、局部过敏反应、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消毒清创、抗感染治疗、抗过敏处理、基础病控制等方式缓解。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伤口后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伴脓性分泌物。需使用碘伏消毒伤口,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或外用莫匹罗星软膏。
沙砾或玻璃碎片等异物未彻底清除导致持续刺激,伤口呈现持续性胀痛伴渗出液。需通过外科清创术清除异物,术后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
对敷料或消毒剂过敏时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伴瘙痒,可能伴随荨麻疹。应立即停用致敏物质,口服氯雷他定片配合地奈德乳膏局部涂抹。
糖尿病患者因微循环障碍易继发伤口感染,表现为愈合延迟伴组织水肿。需控制血糖水平,联合使用胰岛素和盐酸二甲双胍片改善代谢状态。
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抓挠或压迫患处,每日观察红肿变化情况,出现发热或脓液扩散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