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型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病情,但需长期管理。治疗方法主要有免疫抑制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疟药治疗及生物制剂治疗。
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药物可调节免疫异常,适用于关节肿痛或内脏受累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泼尼松可快速缓解皮肤红斑和低热症状,长期使用需预防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需遵医嘱逐步减量。
羟氯喹能抑制紫外线诱发的皮肤损伤,对皮疹和疲乏效果显著,用药期间须每年进行眼底检查。
贝利尤单抗针对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适用于传统药物控制不佳者,治疗前需筛查结核和乙肝。
患者应避免日晒,规律作息,定期复查抗体滴度和补体水平,出现新发皮疹或发热加重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