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阿洪病(箍指病、指(趾)断症、趾断症、自发性断趾病)

阿洪病

阿洪病概述

阿洪病亦称箍指病、指(趾)断症或自发性指(趾)脱离症,系热带的一种地方病。由于慢性炎症纤维化环绕趾(指)呈线状狭窄最终形成指(趾)断离。阿洪这一名称源于东作那古语,为锯开之意。1821年Messue首先提到此病,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异常伴有骨质吸收的疾病,是一种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地方病,主要特征是环绕指(趾)出...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手/足
  • 应该挂什么科?皮肤科、骨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指(趾)环状缩窄带、足趾溃烂、趾远端呈球形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皮肤检查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以热带地区长期赤脚人多见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高胜山

Q: 阿洪病是怎么回事

A:

阿洪病可能由遗传因素、局部创伤、慢性炎症、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矫正、日常护理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COL7A1基因突变导致胶原蛋白合成异常,表现为足趾环状缩窄带。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可遵医嘱使用阿维A酸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维生素E软胶囊等药物。

2、局部创伤:

长期机械摩擦或外伤可能诱发纤维组织增生,形成束带样病变。需避免穿窄鞋,局部可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积雪苷霜软膏、肝素钠乳膏。

3、慢性炎症:

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通常伴随红肿热痛症状。可选用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控制炎症,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4、代谢异常:

糖尿病等疾病导致微循环障碍可能加重病变,表现为皮肤溃疡或坏死。需控制原发病,配合使用贝前列素钠片、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血供。

日常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宽松鞋袜避免压迫,出现进行性缩窄需及时就医评估手术指征。

郑庆祥

Q: 阿洪病是什么病

A:

阿洪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指趾环状缩窄带形成,最终可能导致自发性截肢。该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局部创伤、慢性感染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阿洪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部分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基因检测,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遵医嘱使用水杨酸软膏、尿素软膏、糖皮质激素软膏缓解症状。

2、局部创伤

长期机械性摩擦或外伤可能诱发疾病进展。需避免指趾部反复损伤,出现缩窄环时可尝试硅胶套保护,严重者需手术松解。

3、慢性感染

局部反复感染可能加重病情。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合并感染时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治疗。

4、其他因素

部分病例与代谢异常、血管病变相关。疾病晚期出现指趾坏死时需截肢处理,建议早期至皮肤科和手足外科联合诊疗。

患者应避免穿过紧鞋袜,定期检查指趾血液循环,出现疼痛或颜色改变时及时就医。日常可进行适度按摩促进局部血运。

高胜山

Q: 阿洪病的症状

A:

阿洪病的症状主要包括早期皮肤凹陷环、进展期趾(指)缩窄、纤维束带形成及终末期自发性断趾(指)。

1、皮肤凹陷环:

早期表现为趾(指)根部出现横向凹陷沟纹,皮肤逐渐变薄发亮,可能伴有局部麻木或刺痛感。

2、趾(指)缩窄:

进展期可见趾(指)呈进行性缩窄,形似"束腰",血液循环受限可能导致肤色发紫或苍白。

3、纤维束带形成:

病变部位形成坚韧的纤维化条索,深度可达骨膜,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和剧烈疼痛。

4、自发性断趾(指):

终末期因组织缺血坏死,患趾(指)可在无外伤情况下自行脱落,创面常伴感染风险。

建议出现早期皮肤凹陷时尽早就诊皮肤科或手足外科,避免病情进展至不可逆阶段,日常需注意足部清洁与保护。

高胜山

Q: 什么是阿洪病

A:

阿洪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指趾环状缩窄带形成,最终可能导致自发性截肢。阿洪病可分为先天性阿洪病和获得性阿洪病两种类型,通常与基因突变或外伤等因素有关。

1、病因:

阿洪病主要由COL11A2基因突变引起,导致胶原蛋白合成异常,影响皮肤和结缔组织正常发育。部分病例可能与外伤或感染等后天因素有关。

2、症状:

早期表现为指趾出现环状沟槽,逐渐加深形成缩窄带,最终可能导致远端组织缺血坏死。症状通常从婴幼儿期显现,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

3、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基因检测可确诊。需与假性阿洪病、先天性环状缩窄等其他指趾畸形进行鉴别诊断。

4、治疗:

早期可尝试保守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松解缩窄带。对于已发生坏死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基因治疗尚在研究中。

阿洪病患者需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外伤,定期随访评估病情进展。建议遗传咨询,了解疾病遗传风险。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