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儿童病毒性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疱疹、手足疱疹或全身性皮疹,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局部护理、退热治疗及免疫调节等方式干预。
1、单纯疱疹
多由HSV-1感染导致口唇周围成簇水疱,伴疼痛发热。家长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凝胶等外用抗病毒药物,发热时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2、水痘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全身瘙痒性疱疹,可能伴随高热。家长应避免抓挠,剪短指甲,遵医嘱口服阿昔洛韦颗粒,疱疹破损处涂抹炉甘石洗剂,体温超过38.5℃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
3、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16型导致手足口腔黏膜疱疹,可能影响进食。家长需给予流质饮食,用康复新液漱口,皮肤疱疹外涂干扰素α2b喷雾剂,重症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4、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引起咽部密集疱疹伴吞咽困难。家长应提供温凉软食,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配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患儿需隔离至疱疹结痂,加强手卫生,选择棉质宽松衣物,饮食以绿豆粥、雪梨汁等清热食物为主,恢复期补充乳铁蛋白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