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冻疮是由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炎症反应,常见于手指、脚趾、耳廓等末梢部位,主要表现为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
1、寒冷刺激: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潮湿环境导致皮肤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炎症。治疗需保持患处温暖干燥,可遵医嘱使用冻疮膏、肝素钠软膏、维生素E乳等药物缓解症状。
2、末梢循环差:
体质虚弱或存在雷诺现象者更易发病,表现为遇冷后皮肤苍白-青紫-潮红变化。建议加强肢体保暖,适当运动改善循环,医生可能开具硝苯地平、己酮可可碱等血管扩张剂。
3、自身免疫因素:
部分患者伴有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寒冷诱发免疫异常反应。除典型冻疮症状外可能伴随关节痛,需治疗原发病,常用药物包括羟氯喹、泼尼松等免疫调节剂。
4、遗传易感性:
家族中有冻疮病史者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血管调节基因异常有关。此类患者需提前做好防寒措施,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配合红外线理疗。
冬季注意穿戴保暖手套鞋袜,避免肢体长时间静止不动,既往冻疮复发者可提前使用辣椒碱软膏预防,症状持续加重需就医排除血管炎等继发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