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砷中毒可能由工业污染、含砷农药接触、饮用高砷地下水、误服含砷药物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脱离污染源、驱砷治疗、对症支持、血液净化等方式干预。
1、工业污染
长期接触含砷矿石或冶炼废气可能导致慢性中毒,表现为皮肤角化、周围神经病变。需立即脱离污染环境,可使用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酸等驱砷药物。
2、含砷农药
有机砷农药经皮肤或呼吸道吸收会损伤肝肾,出现腹痛、血尿。接触后需彻底清洗皮肤,急性中毒时需用青霉胺联合血液灌流治疗。
3、高砷地下水
长期饮用砷含量超标井水易致地方性砷中毒,典型症状包括皮肤色素沉着、掌跖角化。应改用安全水源,辅以硒制剂和维生素E抗氧化治疗。
4、含砷药物
雄黄等含砷中药过量服用可引发急性中毒,表现为呕吐、抽搐。须立即洗胃并注射二巯基丙醇,严重者需进行血浆置换。
日常应避免接触含砷物质,食用海产品前充分浸泡冲洗,出现疑似中毒症状需立即就医检测尿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