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和吞咽困难等症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促进神经修复、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张力、缓解疼痛等。
1、促进神经修复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激活受损神经通路,促进脑部神经细胞再生与功能重组,常用穴位包括百会、风池、合谷等,配合电针效果更佳。
2、改善血液循环
针刺可扩张局部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部血氧供应,常用足三里、曲池等穴位,对偏瘫侧肢体肿胀有明显缓解作用。
3、调节肌肉张力
针对肌张力异常采用不同手法,痉挛肌群用泻法针刺阳陵泉、悬钟,弛缓肌群用补法刺激伏兔、梁丘,配合推拿效果更持久。
4、缓解疼痛
针灸通过刺激内啡肽释放缓解中枢性疼痛,肩手综合征可取肩髃、外关穴,头痛选太阳、率谷穴,需持续治疗2-3个疗程。
建议在康复医师指导下配合肢体训练,治疗期间注意监测血压血糖,避免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并保证优质蛋白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