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45次播放 时长02:22
张国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男科
61192阅读
Q: 慢性膀胱炎的致病因素
A:
慢性膀胱炎可能由尿路梗阻、泌尿系统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引起。 尿路梗阻可能导致尿液滞留,增加细菌滋生概率。治疗需解除梗阻原因,如前列腺增生患者可选用坦索罗辛、非那雄胺等药物。 反复细菌感染会损伤膀胱黏膜,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 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攻击膀胱组织,常伴随关节疼痛等症状。治疗可使用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配合膀胱灌注治疗。 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尿潴留或尿失禁。治疗需针对原发病,配合间歇导尿和M受体阻滞剂如托特罗定。 日常需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憋尿,注意会阴清洁,急性发作时建议及时就医。1、尿路梗阻
2、泌尿系统感染
3、免疫系统异常
4、神经源性膀胱
Q: 慢性膀胱炎会癌变吗
A:
慢性膀胱炎通常不会直接癌变,但长期反复炎症可能增加膀胱黏膜异常增生的风险。 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膀胱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建议定期复查膀胱镜,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或磷霉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膀胱黏膜白斑或腺性膀胱炎等癌前病变,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必要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及辛辣饮食,出现血尿或排尿疼痛加重应及时就诊泌尿外科。1、炎症刺激
2、癌前病变
Q: 慢性膀胱炎的症状表现
A:
慢性膀胱炎的症状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下腹不适等,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血尿或排尿困难。 早期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伴随突发性强烈尿意。可能与膀胱黏膜敏感性增高有关,建议记录排尿日记并控制饮水量。 排尿时出现尿道灼热感或刺痛,常见于排尿终末期。可遵医嘱使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呋喃妥因或头孢克肟等抗菌药物。 耻骨上区持续隐痛或压迫感,可能提示膀胱壁增厚。热敷可缓解不适,需排除间质性膀胱炎等特殊类型。 进展期可见尿液浑浊或血尿,多因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出现血尿应立即就医排查肿瘤或结石等继发病变。 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尿常规及泌尿系统超声。1、尿频尿急
2、排尿疼痛
3、下腹坠胀
4、异常尿色
Q: 慢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
A:
慢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坠胀及尿液浑浊,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尿或低热。症状反复发作且病程超过6周,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 膀胱黏膜持续炎症刺激导致膀胱敏感度增高,每日排尿可达10次以上,夜尿增多。可遵医嘱使用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M受体拮抗剂,或进行膀胱训练。 排尿时尿道烧灼感明显,尤其终末排尿加重,可能伴随会阴部隐痛。建议碱化尿液(如枸橼酸钾),必要时使用磷霉素、呋喃妥因等抗菌药物。 膀胱区持续钝痛或压迫感,体检可有耻骨上压痛。需排查间质性膀胱炎,热水坐浴或低频电刺激可能缓解症状。 尿液常浑浊有异味,镜检可见脓细胞。需与泌尿系结核鉴别,中段尿培养可明确病原体,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左氧氟沙星等敏感抗生素。 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尿常规。反复发作患者需排查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诱因。1、尿频尿急
2、排尿疼痛
3、下腹不适
4、尿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