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陵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神经内科
53895阅读
Q: 脑梗塞能治好吗怎么办
A:
脑梗塞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脑梗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引起。 发病4.5小时内可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超过时间窗可采用尿激酶或瑞替普酶。溶栓治疗需在卒中中心进行,可能伴随颅内出血风险。 急性期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预防复发。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与消化道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有关。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训练。康复训练需要持续3-6个月,可显著改善偏瘫、构音障碍等后遗症。 大面积脑梗塞可考虑去骨瓣减压术,颈动脉狭窄超过70%需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干预能降低颅内压和预防再发卒中。 脑梗塞患者需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血脂,坚持康复锻炼有助于功能恢复。1、溶栓治疗
2、抗血小板治疗
3、康复训练
4、手术治疗
Q: 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误区
A:
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误区主要有急于康复训练、忽视心理疏导、错误饮食搭配、自行调整药物等。 过早进行高强度训练可能导致肌肉损伤或跌倒,康复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分阶段进行,急性期以卧床被动活动为主。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卒中后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拒绝治疗,家属需配合心理医生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和情感支持。 过度限制脂肪摄入可能影响营养状况,应保证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吞咽障碍者需采用糊状食物,避免呛咳。 擅自停用抗凝药物可能诱发再次梗塞,降压药剂量调整不当会导致脑灌注不足,所有用药变更必须经神经内科医生评估。 护理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保持肢体功能位摆放,注意观察有无新发症状,出现意识改变或肢体无力加重应立即就医。1、急于康复训练
2、忽视心理疏导
3、错误饮食搭配
4、自行调整药物
Q: 腔隙性脑梗塞怎么治疗好
A:
腔隙性脑梗塞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腔隙性脑梗塞通常由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小动脉硬化等原因引起。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调脂药物,以及尼莫地平片等改善脑循环药物。 针对肢体功能障碍可进行运动功能训练,言语障碍可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认知障碍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 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避免情绪激动,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变化。1、控制危险因素
2、药物治疗
3、康复训练
4、定期随访
Q: 发生了脑梗塞能活多长时间
A:
脑梗塞患者生存时间差异较大,从数月到数十年不等,主要与梗塞面积、治疗时机、基础疾病控制、康复护理等因素有关。 小面积梗塞经规范治疗可能不影响自然寿命,大面积梗塞或脑干梗塞急性期死亡率较高,需紧急溶栓或取栓治疗。 发病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可显著改善预后,每延迟1小时治疗,生存率下降约20%,遗留后遗症风险增加。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疾病会缩短生存期,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利伐沙班等药物控制原发病。 早期康复训练可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预防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二级预防能降低复发风险。 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并观察出血倾向。1、梗塞面积
2、治疗时机
3、基础疾病
4、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