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大)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概述

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子常见疾病之一,为前列腺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发病原因与人体内雄激素与雌激素的平衡失调有关。病变起源于后尿道黏膜下的中叶或侧叶的腺组织、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组织,形成混合性圆球状结节,以两侧叶和中叶增生为明显,突入膀胱以及尿道内,压迫膀胱颈部或尿道,引起下尿路梗阻。病变长期可引起肾积水和肾功...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生殖
  • 应该挂什么科?泌尿外科、中医内科、男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尿不尽、排尿困难、尿失禁、尿频、血尿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尿液检测、前列腺液检测、前列腺及精囊腺B超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老年男性常见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陈武山

Q: 前列腺增生伴钙化如何治疗

A:

前列腺增生伴钙化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前列腺增生伴钙化通常由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慢性炎症、尿路梗阻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非那雄胺、坦索罗辛、多沙唑嗪等。非那雄胺可抑制雄激素转化,坦索罗辛能松弛平滑肌,多沙唑嗪有助于缓解排尿困难。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有微波治疗、射频消融等。微波治疗可缩小前列腺体积,射频消融能改善排尿症状。物理治疗适用于轻中度患者,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3、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有效解除尿路梗阻。

4、生活方式调整

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避免久坐和憋尿,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对病情管理有帮助。

前列腺增生伴钙化患者应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病情加重。

陈武山

Q: 前列腺炎带前列腺增生怎么办

A:

前列腺炎伴随前列腺增生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通常由感染、久坐、激素失衡、尿路梗阻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久坐和憋尿,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症状。每日温水坐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药物治疗

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与大肠杆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坦索罗辛、塞来昔布等药物。非细菌性炎症可能与免疫因素相关。

3、物理治疗

前列腺微波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物理手段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下尿路症状。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4、手术治疗

严重排尿困难可能与前列腺体积增大有关,通常伴随尿潴留,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或激光剜除术可解除梗阻。需评估手术指征后实施。

建议定期复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适量食用西红柿、南瓜子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

陈武山

Q: 前列腺增生不及时治疗有哪些危害

A:

前列腺增生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损害、膀胱结石等危害。

1、尿潴留

长期排尿困难导致膀胱残余尿量增加,严重时可完全无法排尿,需紧急导尿处理。

2、泌尿感染

尿液滞留易滋生细菌,可能引发膀胱炎、肾盂肾炎,表现为尿频尿急伴发热腰痛。

3、肾损伤

膀胱高压逆流可导致肾积水,长期未干预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

4、膀胱结石

尿液浓缩结晶形成结石,可能堵塞尿道或划伤膀胱黏膜,加重血尿症状。

建议中老年男性定期进行前列腺检查,出现排尿异常及时就医,日常避免久坐和过量饮酒。

陈武山

Q: 如何鉴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

A: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可通过症状特点、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及病理活检进行鉴别,主要鉴别依据包括排尿症状差异、直肠指检结果、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组织病理特征。

1、症状差异

前列腺增生以尿频、夜尿增多、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为主;前列腺癌早期常无症状,晚期可能出现骨痛、血尿或排尿梗阻加重,部分患者两者症状存在重叠。

2、直肠指检

前列腺增生触诊表面光滑、质地均匀韧硬;前列腺癌可能触及质硬结节或不对称肿大,但约25%癌变位于指检不可及区域,需结合其他检查。

3、PSA检测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升高需警惕癌变,但增生也可导致轻度升高。游离PSA与总PSA比值低于0.15或PSA密度超过0.15ng/ml/cm³时更倾向恶性肿瘤。

4、影像病理

多参数磁共振可显示癌灶特征性低信号,最终确诊依赖穿刺活检。增生表现为腺体均匀增大,癌变则存在腺体结构紊乱、核异型等病理改变。

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前列腺健康筛查,出现排尿异常或PSA异常升高时需及时至泌尿外科完善鉴别诊断。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