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86次播放 时长01:43
43617次播放 时长01:45
45948次播放 时长01:40
31947次播放 时长02:22
34328次播放 时长03:11
41673次播放 时长02:04
41641次播放 时长02:14
61300次播放 时长02:20
高建军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生殖健康科
17125阅读
Q: 前列腺增生伴钙化如何治疗
A:
前列腺增生伴钙化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前列腺增生伴钙化通常由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慢性炎症、尿路梗阻等原因引起。 常用药物包括非那雄胺、坦索罗辛、多沙唑嗪等。非那雄胺可抑制雄激素转化,坦索罗辛能松弛平滑肌,多沙唑嗪有助于缓解排尿困难。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物理治疗主要有微波治疗、射频消融等。微波治疗可缩小前列腺体积,射频消融能改善排尿症状。物理治疗适用于轻中度患者,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手术方式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有效解除尿路梗阻。 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避免久坐和憋尿,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对病情管理有帮助。 前列腺增生伴钙化患者应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病情加重。1、药物治疗
2、物理治疗
3、手术治疗
4、生活方式调整
A:
前列腺炎伴随前列腺增生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通常由感染、久坐、激素失衡、尿路梗阻等原因引起。 避免久坐和憋尿,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症状。每日温水坐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与大肠杆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坦索罗辛、塞来昔布等药物。非细菌性炎症可能与免疫因素相关。 前列腺微波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物理手段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下尿路症状。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严重排尿困难可能与前列腺体积增大有关,通常伴随尿潴留,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或激光剜除术可解除梗阻。需评估手术指征后实施。 建议定期复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适量食用西红柿、南瓜子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1、生活方式调整
2、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手术治疗
A:
前列腺增生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损害、膀胱结石等危害。 长期排尿困难导致膀胱残余尿量增加,严重时可完全无法排尿,需紧急导尿处理。 尿液滞留易滋生细菌,可能引发膀胱炎、肾盂肾炎,表现为尿频尿急伴发热腰痛。 膀胱高压逆流可导致肾积水,长期未干预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 尿液浓缩结晶形成结石,可能堵塞尿道或划伤膀胱黏膜,加重血尿症状。 建议中老年男性定期进行前列腺检查,出现排尿异常及时就医,日常避免久坐和过量饮酒。1、尿潴留
2、泌尿感染
3、肾损伤
4、膀胱结石
A: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可通过症状特点、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及病理活检进行鉴别,主要鉴别依据包括排尿症状差异、直肠指检结果、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组织病理特征。 前列腺增生以尿频、夜尿增多、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为主;前列腺癌早期常无症状,晚期可能出现骨痛、血尿或排尿梗阻加重,部分患者两者症状存在重叠。 前列腺增生触诊表面光滑、质地均匀韧硬;前列腺癌可能触及质硬结节或不对称肿大,但约25%癌变位于指检不可及区域,需结合其他检查。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升高需警惕癌变,但增生也可导致轻度升高。游离PSA与总PSA比值低于0.15或PSA密度超过0.15ng/ml/cm³时更倾向恶性肿瘤。 多参数磁共振可显示癌灶特征性低信号,最终确诊依赖穿刺活检。增生表现为腺体均匀增大,癌变则存在腺体结构紊乱、核异型等病理改变。 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前列腺健康筛查,出现排尿异常或PSA异常升高时需及时至泌尿外科完善鉴别诊断。1、症状差异
2、直肠指检
3、PSA检测
4、影像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