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次播放 时长01:25
685次播放 时长01:43
366次播放 时长01:59
46070次播放 时长01:08
83260次播放 时长01:09
85719次播放 时长03:06
53528次播放 时长02:50
73529次播放 时长03:25
李丽芳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 皮肤科
57744阅读
杨碧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皮肤性病科
64532阅读
Q: 请问荨麻疹怎么治疗
A:
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中药调理等方式治疗。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药物可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皮肤瘙痒和风团。适用于轻中度过敏反应,需注意嗜睡副作用。 泼尼松、甲泼尼龙用于严重急性发作或血管性水肿。短期使用可快速抑制炎症反应,长期使用需监测血糖血压变化。 环孢素、奥马珠单抗适用于慢性难治性荨麻疹。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减少组胺释放,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消风散、防风通圣散等方剂可祛风止痒。慢性患者配合针灸治疗有助于调节气血,改善过敏体质。 避免搔抓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记录可能诱因如食物、药物、冷热刺激等,慢性患者建议检测过敏原。1、抗组胺药物
2、糖皮质激素
3、免疫调节剂
4、中药调理
Q: 丘疹性荨麻疹怎么治疗
A:
丘疹性荨麻疹可通过局部止痒、抗过敏药物、消除诱因、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治疗。丘疹性荨麻疹通常由昆虫叮咬、过敏反应、环境刺激、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冷敷或炉甘石洗剂可缓解瘙痒,避免抓挠导致皮肤破损。瘙痒剧烈时可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 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减轻过敏反应。严重病例可短期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 清除环境中蚊虫、螨虫等过敏原,更换床品衣物。可能与跳蚤、螨虫叮咬有关,表现为成簇红色丘疹伴剧烈瘙痒。 破损皮肤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可能与搔抓导致皮肤屏障破坏有关,表现为局部红肿渗液。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皮肤科就诊。1、局部止痒
2、抗过敏药物
3、消除诱因
4、预防感染
Q: 脸上荨麻疹症状是什么
A:
荨麻疹在面部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突发性风团、红斑伴瘙痒,严重时可出现血管性水肿。症状发展通常经历早期风团形成、进展期瘙痒加剧、终末期水肿消退三个阶段。 一、风团 面部皮肤突然隆起、边界清晰的粉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周围伴有红晕,通常24小时内自行消退但易反复发作。 二、瘙痒 风团区域出现剧烈瘙痒感,搔抓后症状加重,可能伴随灼热感或刺痛感,夜间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三、血管性水肿 深层皮肤组织肿胀多见于眼睑、口唇等疏松部位,肿胀质地坚实且边界不清,可能持续72小时,偶伴疼痛而非瘙痒。 四、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面部紧绷感、皮肤温度升高,极少数伴随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等全身症状需紧急就医。 面部荨麻疹发作期间建议避免搔抓,冷敷可缓解瘙痒,记录饮食及接触物有助于识别诱因。反复发作或伴随全身症状应及时就诊变态反应科。
Q: 身上得荨麻疹有传染性吗
A:
荨麻疹不具有传染性。荨麻疹是皮肤黏膜的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与过敏反应、感染因素、物理刺激及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食物、药物或接触物等过敏原可能诱发荨麻疹,表现为皮肤风团伴瘙痒。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物。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起荨麻疹,常伴随发热或咽痛等症状。针对感染治疗可缓解症状,必要时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如非索非那定、奥洛他定或地氯雷他定。 冷热、压力或摩擦等物理因素可能导致荨麻疹发作。减少刺激源接触,皮肤护理基础上可选用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或苯海拉明等药物控制症状。 部分慢性荨麻疹与自身抗体相关,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团。需进行免疫相关检查,治疗可选用环孢素、奥马珠单抗或糖皮质激素等免疫调节药物。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记录可疑诱因并定期复查。急性发作伴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1、过敏反应
2、感染因素
3、物理刺激
4、自身免疫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