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23次播放 时长02:11
85355次播放 时长02:04
60808次播放 时长01:58
75516次播放 时长03:03
63068次播放 时长03:02
56492次播放 时长02:48
76913次播放 时长03:12
81386次播放 时长03:09
李艳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妇产科
60413阅读
李艳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妇产科
64056阅读
Q: 恶性乳腺癌该怎么治疗?
A:
恶性乳腺癌通常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恶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及患者身体状况制定。早期患者多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治疗,如激素受体阳性者可选择内分泌药物如来曲唑片或他莫昔芬片,HER2阳性患者需联合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等靶向药物。中晚期患者可能需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后再手术,常用方案包含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片。放疗常用于术后局部控制,质子治疗可精准靶向病灶。对于转移性患者,帕博西尼胶囊等CDK4/6抑制剂能延缓疾病进展。治疗期间需定期评估疗效并调整方案,部分患者可能需基因检测指导个体化用药。 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舒缓活动如散步,同时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Q: 乳腺癌多发于什么年龄?
A:
乳腺癌多发于40-60岁女性,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乳腺癌发病年龄呈现双峰分布,第一个高峰出现在45-55岁围绝经期阶段,此时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第二个高峰在65岁以上,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相关。30岁以下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存在年轻化趋势,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暴露或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发病风险在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晚育人群中相对较高。定期乳腺自检和影像学筛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 建议40岁以上每年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高风险人群可提前至35岁开始筛查。
Q: 人为什么会得乳腺癌
A:
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原因有关。 遗传因素是乳腺癌的重要诱因之一,若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特别是直系亲属患病,个体患病概率会明显增加。激素水平异常也会增加乳腺癌风险,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刺激乳腺组织异常增生。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以及缺乏运动等,均可能影响内分泌平衡,进而诱发乳腺癌。乳腺癌早期可能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或皮肤凹陷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日常应保持健康饮食,适量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减少高脂食物摄入,坚持规律运动,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Q: 乳腺癌有什么症状?
A:
乳腺癌的症状可能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等。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 乳腺癌早期可能表现为乳房内出现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且边缘不规则。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乳头单侧血性或浆液性溢液,乳头内陷或皮肤橘皮样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乳房皮肤红肿、溃疡,或腋窝淋巴结肿大。晚期可能出现骨痛、呼吸困难等转移症状。 日常应定期进行乳房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