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39次播放 时长02:45
37506次播放 时长02:47
63791次播放 时长02:32
41594次播放 时长02:35
88574次播放 时长02:03
27857次播放 时长02:09
79799次播放 时长03:07
87709次播放 时长03:14
齐兴四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66431阅读
齐兴四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58516阅读
齐兴四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54011阅读
Q: 婴儿肠绞痛的症状
A:
婴儿肠绞痛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腹部胀气、双腿蜷缩和面部潮红,症状按发展程度可分为早期烦躁不安、发作期剧烈哭闹及缓解期疲惫嗜睡。 婴儿出现频繁扭动身体、间歇性哼唧,可能伴随打嗝或放屁增多,家长需注意记录发作时间与喂养关联。 突发尖锐哭闹持续数小时,腹部触诊发硬,双腿向腹部屈曲,发作多在傍晚或夜间,建议家长采用飞机抱缓解不适。 哭闹停止后婴儿呈现 exhaustion 状态,可能出现短暂入睡或食欲下降,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呕吐、血便等警示症状。 哺乳期母亲应避免摄入产气食物,喂养后竖抱拍嗝,若每日发作超过3小时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儿科就诊。1、早期表现
2、进展期特征
3、终末期表现
Q: 宝宝肠绞痛需不需要治疗
A:
宝宝肠绞痛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通常由生理性因素引起,可通过日常护理缓解。 肠绞痛可能与婴儿胃肠发育不完善有关,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腹部胀气。家长可尝试飞机抱、顺时针按摩腹部帮助排气。 过度喂养或吞入空气可能诱发症状,哺乳时需保持正确衔乳姿势,喂奶后竖抱拍嗝。配方奶喂养可尝试防胀气奶瓶。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可能导致肠绞痛加重,伴随腹泻、泡沫便。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补充剂或无乳糖配方奶。 部分患儿存在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炎,症状包括血便、湿疹。母乳喂养母亲需避食奶制品,医生可能开具深度水解蛋白配方。 若哭闹持续超过3小时或伴随发热、呕吐需及时就医,日常可记录喂养日记帮助医生判断诱因。1、生理因素
2、喂养问题
3、乳糖不耐受
4、牛奶蛋白过敏
A:
飞机抱能缓解肠绞痛症状。肠绞痛常见于婴儿,飞机抱通过腹部压力缓解胃肠痉挛,其他缓解方式包括热敷腹部、调整喂养姿势、服用益生菌。 飞机抱通过模拟俯卧位增加腹部压力,帮助排出肠道气体,缓解肠壁肌肉痉挛。家长需一手托住婴儿胸腹部,另一手稳固臀部,保持头侧略高于身体。 用温热毛巾敷于婴儿脐周,温度不超过40摄氏度,持续5-10分钟。热力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弛平滑肌,家长需注意避免烫伤。 喂奶时保持婴儿头部高于胃部,喂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减少吞咽空气可降低肠胀气概率,家长需观察婴儿吸吮节奏。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应注意保存条件避免失效。 若症状持续超过2小时或伴随呕吐血便,建议立即就医排查肠套叠等急症。日常可记录发作时间与饮食关联性供医生参考。1、飞机抱原理
2、热敷腹部
3、喂养姿势调整
4、益生菌补充
Q: 什么是新生儿肠绞痛
A:
新生儿肠绞痛是婴儿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紊乱,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腹部胀气、双腿蜷曲等症状,通常由肠道发育不成熟、喂养不当、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 新生儿肠道神经肌肉协调性较差,易出现肠蠕动异常。建议家长采用飞机抱、顺时针按摩腹部等方式缓解,无须用药。 哺乳姿势错误或奶瓶喂养时吞入过多空气可能导致胀气。家长需保持45度角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 可能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有关,常伴随湿疹、血便。需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 剖宫产或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益生菌不足。可遵医嘱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微生态制剂,配合母乳喂养促进菌群定植。 发作时可尝试西甲硅油缓解胀气,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进食豆类等产气食物,若持续哭闹超过3小时需排查肠套叠等急腹症。1、肠道发育不成熟
2、喂养不当
3、牛奶蛋白过敏
4、肠道菌群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