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室间隔缺损(室缺、心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概述

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胚胎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它可单独存在,也可是某种复杂心脏畸形的组成部分。室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本病的症状和病情发展取决于缺损大小,缺损小可长期无症状,缺损大则症状出现早,并发展成肺高压、心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易患呼吸道感染及劳累后心悸气促。小...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心脏
  • 应该挂什么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心源性呼吸窘迫、肝肿大、室间隔缺损 、心慌、水肿、紫绀、舒张期哈气样杂音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暂无数据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新生儿多见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刘颖

Q: 胎儿室间隔缺损的孩子还能要吗

A:

多数胎儿室间隔缺损属于可干预的先天性心脏病,缺损较小者可能自愈,缺损较大者需出生后手术矫正。

1、缺损大小:

缺损小于3毫米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有较高自愈概率,出生后定期随访即可;缺损超过5毫米或肌部缺损需评估血流动力学影响。

2、合并畸形:

单纯室间隔缺损预后较好,若合并染色体异常或其他器官畸形,需综合评估胎儿生存质量。

3、心功能状态:

通过胎儿超声监测心室扩大、肺动脉压力等指标,无心力衰竭表现者可继续妊娠。

4、干预手段:

出生后可采用经导管封堵术或直视修补术,目前新生儿心脏手术成功率较高。

建议由产科医生联合小儿心脏科医师进行多学科评估,根据缺损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多数患儿经治疗后能正常生长发育。

荣春红

Q: 胎儿室间隔缺损的原因

A:

胎儿室间隔缺损可能由遗传因素、母体感染、药物或化学物质暴露、染色体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产前超声诊断及出生后手术修复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胎儿室间隔缺损与家族遗传史相关,父母携带特定基因突变可能增加发病概率。建议有家族史的孕妇进行遗传咨询及产前基因检测。

2、母体感染

妊娠早期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可能干扰胎儿心脏发育。孕期需避免接触传染源,接种疫苗前需咨询医生。

3、有害物质暴露

酒精、烟草、抗癫痫药物等致畸物质可能损伤胎儿心脏结构。孕妇应严格避免吸烟饮酒,用药须遵医嘱。

4、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常合并心脏畸形。高龄孕妇可通过无创DNA检测筛查染色体风险。

孕期保持均衡营养,补充叶酸等营养素,定期产检监测胎儿心脏发育,发现异常需及时转诊至胎儿医学中心评估。

杨庆玺

Q: 心脏室间隔缺损形成的原因

A:

心脏室间隔缺损可能由遗传因素、孕期感染、药物或辐射暴露、胎儿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修补、介入封堵、药物控制、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有关。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孕前遗传咨询,新生儿需完善心脏超声筛查。暂无须药物治疗,以临床监测为主。

2、孕期感染

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胎儿心脏发育障碍。孕妇应避免接触传染源,孕期接种相关疫苗。患儿出生后若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地高辛、呋塞米、卡托普利等药物。

3、有害物质暴露

孕期接触酒精、抗癫痫药物或电离辐射会干扰室间隔闭合。治疗需根据缺损程度选择介入封堵术或外科修补术,术前可短期应用普萘洛尔控制心律失常。

4、胎儿发育异常

妊娠第5-8周心脏分隔过程受阻所致,常合并肺动脉高压。小型缺损可能自愈,中大型缺损需在3-6岁前完成手术,术后使用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

建议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脏超声,术后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并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王玥

Q: 胎儿室间隔缺损怎么治

A: 如果是在胎儿期,在产前检查时,发现患者有室间隔缺损,这时要看缺损的大小,以及缺损的部位。如果缺陷的很大,直径超过1厘米,甚至约2厘米,3厘米,这部分患者出生后需要早期手术治疗,以阻断缺损,防止肺动脉压力继续上升。如果心室间隔缺损很小,尤其是缺损直径小于4mm,此时家长不需要太担心,出生后可进一步随访。一般来说,室间隔缺损可能在出生后一年内自行关闭。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