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眩晕症(前庭性眩晕、眩晕、眩晕综合征、真性眩晕)

眩晕症

眩晕症概述

眩晕是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种运动性幻觉,临床上可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病因较复杂。眩晕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与头晕不同,一般来说头晕并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觉即患者主诉的头重脚轻头脑不清楚等。“眩”指眼花,轻者稍作闭目即可恢复,重者两眼昏...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头部
  • 应该挂什么科?神经内科、针灸按摩科、中医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眼花、眩晕欲扑、轻度心慌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头部MRI、心电图、脑电图(EEG)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医生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梁红

Q: 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A:

眩晕症可能由内耳疾病、前庭神经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手术等方式缓解。

1、内耳疾病

内耳淋巴液循环障碍或感染可能导致眩晕,常伴随耳鸣或听力下降。可遵医嘱使用倍他司汀、地芬尼多、氟桂利嗪等药物调节内耳微循环。

2、前庭神经炎

病毒感染前庭神经会引起突发性眩晕伴恶心呕吐。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医生可能开具甲泼尼龙、银杏叶提取物、维生素B族等药物控制炎症。

3、位置性眩晕

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导致头位变动时短暂眩晕。可通过Epley耳石复位手法治疗,必要时使用异丙嗪、茶苯海明等抗眩晕药物辅助。

4、梅尼埃病

内耳膜迷路积水引发反复眩晕发作,多伴耳闷胀感。需低盐饮食,医生可能联合使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及鼓室注射庆大霉素等治疗。

眩晕发作时应立即坐下防止跌倒,避免突然转头或快速改变体位,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诊排查脑血管病变等严重病因。

姚选武

Q: 得了眩晕症的症状表现

A:

眩晕症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头晕目眩、平衡障碍、恶心呕吐、耳鸣耳聋。

1、头晕目眩

患者自觉周围环境或自身旋转摇晃,轻者仅感头昏沉,重者可能出现天旋地转感,常因内耳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或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

2、平衡障碍

表现为站立不稳、步态蹒跚,严重时需扶墙行走,多与小脑病变或前庭神经炎有关,可能伴随眼球震颤。

3、恶心呕吐

前庭系统受刺激引发的自主神经反应,常见于梅尼埃病急性发作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眩晕可能暂时减轻。

4、耳鸣耳聋

耳源性眩晕常伴单侧耳鸣或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伴眩晕需警惕前庭神经炎,慢性耳鸣可能提示梅尼埃病。

眩晕发作时应立即坐下或躺卧避免跌倒,记录发作诱因和持续时间,反复发作或伴随意识障碍需及时就诊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

姚选武

Q: 出现眩晕症怎么治疗

A:

眩晕症可通过前庭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病因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眩晕症通常由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脑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

1、前庭康复训练

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通过Epley复位法等前庭康复训练改善症状。训练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重复进行,避免自行操作导致症状加重。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缓解眩晕,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内耳循环,地西泮片控制前庭神经兴奋性。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3、病因治疗

梅尼埃病需限制钠盐摄入并使用利尿剂,脑血管疾病需控制血压血糖。病因治疗需完善头颅CT、前庭功能检查等明确诊断。

4、手术治疗

顽固性梅尼埃病可考虑内淋巴囊减压术,听神经瘤需行肿瘤切除术。手术适应证需由耳鼻喉科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评估。

眩晕发作时应立即平卧避免跌倒,记录发作诱因和持续时间,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水平,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凤兆海

Q: 哺乳期得了眩晕症怎么治疗

A:

哺乳期眩晕症可通过调整体位、补充水分、药物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眩晕症可能由贫血、耳石症、低血糖、高血压等因素引起。

1、调整体位

突发眩晕时立即坐下或侧卧,避免跌倒受伤。哺乳时采用半卧位姿势,减少头部位置变化。保持环境安静,闭眼休息直至症状缓解。

2、补充水分

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哺乳前后各饮用温水200毫升。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

3、药物治疗

严重眩晕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盐酸氟桂利嗪、地芬尼多等前庭抑制剂。贫血患者需补充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维生素B12等。

4、病因治疗

耳石症需进行手法复位治疗,高血压患者需调整降压方案。持续眩晕需排查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等病因,避免延误器质性疾病诊治。

哺乳期出现眩晕应避免突然起身,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食物摄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诊。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