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24次播放 时长03:37
57608次播放 时长03:47
77927次播放 时长02:55
86632次播放 时长03:15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皮肤科
17363阅读
杨松 湖北省中山医院 皮肤科
20740阅读
Q: 过敏性紫癜最怕吃什么
A:
过敏性紫癜患者需避免食用海鲜、辛辣刺激食物、高蛋白食物及易致敏水果,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泼尼松、维生素C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并规范用药。 鱼虾蟹等海鲜含异种蛋白易诱发过敏反应,加重皮肤紫癜和血管炎症。 辣椒、花椒等刺激胃肠黏膜,可能诱发腹痛型紫癜或加重消化道出血。 牛羊肉等高蛋白饮食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尤其合并肾损害时需严格控制。 芒果、菠萝等含致敏成分,可能诱发新的过敏反应导致病情反复。 第二代抗组胺药可缓解皮肤瘙痒和风团样皮疹,需注意嗜睡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用于控制严重血管炎症,须严格遵循剂量递减原则。 改善血管通透性,辅助减少皮下出血点,建议与芦丁联合使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紫癜引起的微血栓形成,需监测出血倾向。 日常建议选择米粥、白菜等低敏食物,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皮肤摩擦出血,定期复查尿常规监测肾脏情况。一、食物
1. 海鲜
2. 辛辣食物
3. 高蛋白食物
4. 易致敏水果
二、药物
1. 氯雷他定
2. 泼尼松
3. 维生素C
4. 双嘧达莫
A:
过敏性紫癜治好后需注意预防复发、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及定期复查,主要措施包括避免过敏原接触、选择低敏饮食、监测皮肤症状变化和遵医嘱用药。 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花粉、尘螨或特定药物,减少感染风险,因上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疾病复发。建议保持环境清洁,接种流感疫苗。 初期选择低敏食物如大米、白菜,逐步引入新食材并观察反应。避免辛辣、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合并肾损伤时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康复期从散步等低强度活动开始,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运动后出现皮肤瘀点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治疗后3-6个月需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尤其曾患紫癜性肾炎者。长期使用激素者应监测骨密度和血糖指标。 日常注意观察下肢新发紫癜,合并关节肿痛或腹痛时及时就诊。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免疫调节,避免过度疲劳。1、预防复发
2、饮食调整
3、适度运动
4、定期复查
A:
母乳喂养婴儿出现过敏性紫癜可通过调整母亲饮食、排查过敏原、皮肤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食物过敏、感染诱发、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母亲需暂停摄入牛奶、鸡蛋、海鲜等常见致敏食物,改为低敏饮食。记录饮食日志帮助排查过敏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物回避激发试验。 家长需配合医生进行过敏原检测,包括血清IgE检测或皮肤点刺试验。同时观察婴儿接触衣物、洗护用品等是否存在过敏反应,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环境致敏物。 家长需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穿着纯棉衣物,避免搔抓皮损。紫癜发作期可使用温水轻柔清洁,破损处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或短期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需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免疫调节可考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哺乳期母亲应保持均衡营养,婴儿添加辅食需逐样尝试并观察反应。定期监测血小板及尿常规,发现关节肿痛或血尿立即就医。1、调整母亲饮食
2、排查过敏原
3、皮肤护理
4、药物治疗
Q: 过敏性紫癜吃什么药物
A:
过敏性紫癜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泼尼松、复方甘草酸苷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可缓解皮肤瘙痒症状,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适用于轻症患者。 泼尼松等药物能抑制免疫反应和血管炎症,常用于关节肿痛或腹部症状明显者,需监测血压血糖。 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改善皮肤紫癜和关节症状,需注意电解质平衡。 维生素C和芦丁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作为辅助用药帮助缓解紫癜症状。 治疗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尿常规变化,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应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一、抗组胺药
二、糖皮质激素
三、免疫调节剂
四、辅助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