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概述

慢粒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是粒系(包括已成熟的和幼稚阶段的粒细胞)产生过多。在疾病早期,这些细胞尚具有分化的能力,且骨髓功能是正常的。本病常于数年内保持稳定,最后转变为恶性程度更高的疾病。本病患者以年龄在30~40岁间居多,20岁以下者罕见。
  • 发病部位在哪里?血液
  • 应该挂什么科?血液内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贫血、发热、神疲乏力、进行性消瘦、食欲不振、出血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骨髓象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本病患者以年龄在30~40岁间居多,20岁以下者罕见。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王相华

Q: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能活多久

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期差异较大,中位生存期约为3-7年,实际时间受到疾病分期、治疗反应、基因突变类型、并发症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疾病分期

慢性期患者通过靶向治疗可获得长期生存,加速期和急变期预后较差,疾病分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2、治疗反应

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敏感的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耐药患者需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二线治疗方案。

3、基因突变

BCR-ABL1融合基因类型及附加染色体异常会影响预后,T315I突变会导致靶向药物耐药。

4、并发症控制

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直接影响生存质量,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骨髓穿刺,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

盖灿

Q: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式

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通过靶向药物治疗、干扰素治疗、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通常由BCR-ABL融合基因异常、骨髓造血功能紊乱、电离辐射暴露、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靶向药物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首选方案,常用药物包括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可特异性抑制BCR-ABL蛋白活性,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液学反应和基因学反应。

2、干扰素治疗

适用于对靶向药物不耐受患者,干扰素α能调节免疫系统并抑制异常细胞增殖,可能伴随发热、乏力等副作用,需配合血常规监测。

3、化疗

羟基脲等化疗药物可快速控制白细胞计数,多用于急性期症状缓解,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骨髓抑制,需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4、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潜在根治手段,适用于年轻高危患者,移植前需进行配型评估,可能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

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染色体核型分析,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陈文明

Q: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白血病的区别

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亚型,白血病主要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类型。

1、发病机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特征性的费城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而其他类型白血病可能由不同基因突变引起。

2、病程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相对缓慢,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

3、临床表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可能无症状或仅有乏力、脾肿大;急性白血病常表现为发热、出血、贫血等明显症状。

4、治疗方案: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急性白血病需要强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更积极的治疗手段。

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出血倾向或持续乏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和骨髓穿刺等明确诊断。

陈文明

Q: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如何手术治疗

A: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等方式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特定阶段或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通过移植健康供体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功能,适用于年轻且配型成功的患者,可能伴随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

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

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可清除白血病细胞,适用于无法移植的患者,可能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3、脾脏切除术

针对巨脾引发严重压迫症状时实施,可缓解腹胀等不适,但无法根治疾病本身。

4、临床试验性治疗

包括CAR-T细胞疗法等新型治疗手段,适用于传统治疗失败病例,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基因检测,严格遵医嘱用药,保持均衡饮食并避免感染,治疗期间出现发热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