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次播放 时长01:38
80197次播放 时长02:49
94009次播放 时长03:18
97204次播放 时长03:15
95429次播放 时长03:19
92038次播放 时长02:51
97528次播放 时长03:14
71621次播放 时长03:18
崔方博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
61182阅读
张鞾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肿瘤科
53605阅读
李国胜 辽宁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26787阅读
A:
脂肪瘤增多可通过观察随访、手术切除、注射治疗、射频消融等方式干预。脂肪瘤通常由遗传因素、代谢异常、局部创伤、激素失调等原因引起。 体积小且无不适的脂肪瘤可定期复查,建议每6-12个月超声监测变化,日常避免反复摩擦刺激瘤体。 生长迅速或影响功能的脂肪瘤需手术完整切除,可能与脂代谢酶缺陷有关,术后需加压包扎预防血肿形成。 部分浅表脂肪瘤可注射磷脂酰胆碱等药物促溶解,适用于多发性小瘤体,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等反应。 通过热效应使瘤体萎缩,适合直径3厘米以下脂肪瘤,治疗后需保持创面干燥预防感染。 日常需控制体重,减少高脂饮食摄入,若瘤体短期内数量显著增加或伴疼痛需及时就医排查代谢性疾病。1、观察随访
2、手术切除
3、注射治疗
4、射频消融
Q: 脂肪瘤有什么治疗方法
A:
脂肪瘤可通过观察随访、药物注射、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等方式治疗。脂肪瘤通常由遗传因素、脂肪代谢异常、局部创伤、激素水平紊乱等原因引起。 体积较小且无不适的脂肪瘤可定期复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超声检查监测变化。日常避免反复摩擦刺激瘤体。 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浅表脂肪瘤,可遵医嘱使用曲安奈德混悬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皮质类固醇进行局部注射治疗。 生长迅速或影响功能的脂肪瘤需手术完整切除,传统切除术与微创吸脂术均可选择。术后需加压包扎防止血肿形成。 二氧化碳激光或钬激光可用于体表小型脂肪瘤的汽化消融,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但存在复发可能。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限制高脂食物摄入,发现瘤体突然增大或疼痛应及时就医复查。1、观察随访
2、药物注射
3、手术切除
4、激光治疗
Q: 脂肪瘤对人体危害大吗?
A:
脂肪瘤多数情况下对人体危害较小。脂肪瘤属于良性软组织肿瘤,通常表现为皮下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且极少恶变,但可能因体积增大压迫神经或影响美观需处理。 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质地柔软可推动,直径多在1-3厘米,长期稳定或缓慢增长,极少超过5厘米。 仅当瘤体压迫周围神经血管时可能引起局部疼痛或麻木感,特殊部位如关节处可能影响活动功能。 典型脂肪瘤恶变为脂肪肉瘤的概率极低,若出现短期内迅速增大、质地变硬或边界不清需警惕。 无症状者定期观察即可,影响功能或美观时可考虑手术切除,传统切除术或微创吸脂术均可选用。 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预防新发脂肪瘤,术后避免局部外伤可降低复发概率,发现异常增大及时复查超声。1、生长特性
2、并发症风险
3、恶变概率
4、处理原则
Q: 恶性脂肪瘤的症状
A:
恶性脂肪瘤的症状主要包括无痛性肿块快速增大、局部皮肤破溃、压迫神经疼痛以及远处转移。恶性脂肪瘤又称脂肪肉瘤,属于软组织肉瘤的一种。 早期表现为皮下质地较硬的无痛性肿块,肿块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普通脂肪瘤,直径常超过5厘米,触诊时可感觉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肿瘤进展期可能侵犯皮肤导致局部破溃,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面,溃疡边缘呈火山口样改变,可能伴有血性或脓性分泌物渗出。 当肿瘤压迫周围神经时会出现放射性疼痛,发生在四肢可能引起运动障碍,位于腹膜后可能表现为腹痛或下肢麻木。 晚期可通过血液转移至肺部出现咳嗽咯血,转移至骨骼引起病理性骨折,转移至肝脏导致黄疸腹水等终末期表现。 发现体表肿块异常增大或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至肿瘤科或普外科就诊,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日常避免对肿块进行反复挤压刺激。1、无痛性肿块
2、局部破溃
3、神经压迫
4、远处转移